- 发布日期:2025-04-15 19:27 点击次数:117
产房里,助产士握着产妇的手轻声数着呼吸节奏;儿保科诊室,医生蹲下身用布偶玩具“对话”抗拒检查的孩子;近日,我院以“多一点沟通”为核心,将“十个多一点”暖心行动推向纵深,通过优化医患沟通模式,让冰冷的诊疗流程充满人性的温度,让“倾听”与“共情”成为治愈的隐形良药。
沟通有温度:从“专业术语”到“生命语言”
过去我们习惯用专业术语解释病情,现在要学会用患者听得懂的语言,更要听懂患者没说出口的焦虑。医院推出“三分钟共情法则”:
“慢一拍”倾听:问诊前预留1分钟倾听患者主诉,不打断、不催促。
“降一度”表达:就诊过程中,给予详细解读,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病情,积极配合治疗。
“深一层”关怀: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及家属沟通,主动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情和各种检查结果,减少疑惑。
沟通促共情:医患共筑“生命港湾”
展开剩余70%“医生把我的B超影像编成童话,说宝宝在羊水里‘游太空’!”孕妈金女士将“超声故事”晒上社交平台。
护士站增设“心灵树洞本”,患者可匿名写下心事,医护团队每日“接单”回应。
“妇女保健畅通聊”:在一问一答的沟通交流中,不仅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身体状况,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健康知识。
“产后抑郁晴雨表”:通过每日情绪贴纸墙,动态追踪产妇心理状态并主动干预。
窗口服务“沟通牌”:药房、收费处设置指示牌,显示“当前排队人数较多”,缓解排队焦虑。
创新延展:让沟通点亮生命起点
“沟通能量站”:开设医护情绪管理课程,邀请心理学家指导“高压下的有效沟通”;
通过每次的义诊和两癌筛查,我院的医生都会详细的询问前来检查者的身体健康状况,细致的为他们解答疑惑;
“关爱下一代”活动:定期走进各学校与托育机构,给小朋友们讲述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健康故事,同时,让他们学会成为自己健康的主人。
医学是科学,更是人学。当“多一点沟通”从诊疗程序升华为情感联结,冰冷的仪器便有了温度,繁琐的流程便有了意义。
未来,我院将继续以沟通为纽带,让“十个多一点”化作细雨,滋润每一段医患同行的旅程
【来源】安定区妇幼保健院
【终审】杨瑞军
【复审】王 琰
【编辑】杨 婕
发布于:北京市